从大一刚入学时担心“挂科”、无法融入大学生活,到如今学有余力,对未来信心满满———在同济大学,有不少来自中西部地区的“寒门学子”、少数民族学生和安尼亚尔一样,在入学短短一两年间完成了跨越。除了个人努力之外,牵引着他们共同往前走、克服种种学习障碍和生活不适应的,是一群和他们同龄的“暖心学霸”。
“高数赶集”“数学外卖”“给力加油站”……在同济大学,由在校90后学生自主成立的学习互助小组,正成为一个个学生间互帮互助的“微平台”。
资优生主动帮扶学困生一把;赶上学业进度的受助生继而帮扶下一届来自山区的学弟学妹……谁也没有想到,这一个个学习互助小组正在产生一股朋辈间的“粘力”:在学习中收获同窗情谊,增强班级的凝聚力。正如一些“学霸”感言,“大学路上我们一起走,一个都不能掉队”。
“学霸”组团,帮助同学翻越三座“数学大山”
对理工科院校的大一新生来说,“高数关”往往是入学后要过的第一关。每年,基础课连连“挂科”,都是本科低年级学生留级或退学的重要原因。
高等数学、线性代数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———为了帮助低年级本科生翻越这三座“数学大山”,这个学期,亚洲必赢国际437面向全校推出了“数学外卖”,即由亚洲必赢国际437学习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担任讲师,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,带着独门秘制的数学讲义和习题集,到海洋、软件、化学等兄弟学院,给有需要的学生进行辅导。一个学期下来,4次定制的“数学外卖”推送,就让200名学生获益。
除此之外,同济亚洲必赢国际437还陆续突出了“高数赶集”“屠微行动”等一系列助学活动,组织教研组的年轻老师、研究生助教和本科生“学霸”等,义务为在数学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答疑。其中一个名为“高数共学社群”的组织,目前人气十分火爆,线上活跃的学生达461人,在这个社群,每周五都有来自助学基地的“学霸”组织进行线上答疑,每周日则有助教深入学生社区进行线下辅导。
从不适应到融入,从受助到施助
在安尼亚尔所在的同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,学习互助小组已持续开展了2年多时间。“大一刚入学的时候,我们几位从新疆考来的少数民族学生发现学习很吃力,那时候也很腼腆,有的同学汉语说得不好,不好意思向老师求助。当时就希望有一些同学可以帮帮我们。”安尼亚尔告诉记者,这个倡议提出后没多久,学习互助小组就出现了。和他同班的谈正中同学,高中毕业于上海交大附中,数理化都不错,此后就成了安尼亚尔的“小导师”。从最开始学习高数、无机化学,到后来选择专业方向、共同开展课题研究……在安尼亚尔看来,学习互助小组不仅帮助他克服了学业困难,更重要的是让他有勇气主动融入到大学生活,和来自各地的同学成为好朋友。
通过专项计划入学的云南籍学生芮荣祥,2年前还是一位受助生,因为学业吃紧,时不时需要同学帮一把。加入同济亚洲必赢国际437的助学基地后,他负责基地日常运营、统筹项目组工作,在待人接物、活动组织策划等各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。这个学期,学院推出“一对一”帮扶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“心桥计划”,出任负责人的正是芮荣祥。“我入学时得到很多学长和同学的帮助,现在我也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。”
“不仅要帮他们过学业关,更要增加他们的自信心”
据悉,同济每年招收“寒门学子”的两个主要渠道,分别是国家专项计划和同济面向边远、贫困、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“筑梦计划”。到2016年,贫困专项招生专业已经覆盖了同济所有的优势学科专业。
“贫困生碍于当地的资源和学习条件,在高中和大学学业衔接上容易遇到困难。大一一开始学业跟不上,很容易对学生的自信心构成打击。”同济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徐纪平介绍,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,学校倡导以朋辈帮扶形式出现的助学义工队伍,向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学业援助服务。
“我们发现,很多贫困生入学后,真正让他们感到没有底气的,很多时候不是学业上的压力,而是来自同学间的比较。”同济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辅导员刘亚男举例说,新生入学后,大学往往有丰富的社团活动可供选择。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,组建社团或参加社团活动非常容易,但不少来自山区的孩子却会在这些活动面前露怯。“要让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同学尽快融入大学生活,不仅要帮他们过学业关,更要拓宽他们的视野,增加他们的自信心。”为此,同济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成立了“筑梦班”,借助这个互助平台,给“寒门学子”更多与他人沟通、交流的机会。“哪怕是组织一场讲座,从借教室、做海报再到邀请老师,一个活动下来,也让他们大大加深了对大学的了解。”刘亚男说。
一组最新出炉的调研数据让人眼亮:在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,2015年通过同济“筑梦计划”而入学的39名学生中,目前约85%的学生都跟上了学业进度,其中近30%的学生在入学一年半后,学业绩点达到了优秀水平。
转自文汇报:http://whb.news365.com.cn/jkw/201701/t20170125_2690874.html